新华网上海11月9日电(记者陆文军、叶健)近半年来,上海市出租车变革新动作不断。先是5月上线出租车信息平台,破局出租车治理信息化;9月又给滴滴出
行颁发全国首张专车平台牌照,主动拥抱“互联网+交通”;同时还试水出租车服务社模式,创新出租车管理新方式。上海出租车变革的背后有哪些新思维是否可复制?
三箭齐发:上海破冰出租车变革
6月起,上海市交通委联合四大出租车公司和滴滴快的,推出了“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据了解,其他出租车公司也将陆续纳入服务平台之中。9月,上海市交通委给滴滴出行发了全国首张“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证”。11月份,上海市交通委、总工会和滴滴出行等联合成立“海鸥服务社”,试水以“服务社”形式管理个体出租车,着手解决困扰交通部门多年的个体出租车服务差、治理难的老问题。
对于上海市大刀阔斧的变革,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表示,“专车走进阳光和合法合规历经风雨用了14个月的时间,说鼓励创新很容易,但是真正发出全国第一张专车平台合规的证书,背后需要承担的巨大压力。上海在专车治理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是‘互联网+交通’的标志性事件,更是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里程碑。”
在上邯了半年多的专车司机张师傅也告诉记者,“滴滴出行拿到平台证书后,我们心里至少有了底,以后至少能比较放心地开专车。”
和专车司机的乐观心态相比,不少出租车司机的心态则且喜且忧。记者在上海采访多位出租车司机发现,不少司机一方面抱怨专车抢了不少生意,另一方面也在考虑未来开专车,但现在仍在观望。
最叫苦不迭的可能是出租车公司,一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给专车平台发证,对每况愈下的出租车公司无疑是雪上加霜。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出租车公司已经开始试水专车业务,或者与专车平台进行合作,寻找新的商业发展模式。
上海模式背后的互联网思维
在上海市出租车变革的尝试中,最早破题的是理顺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
“有些事当局部门不必参与,有些事当局部门必须参与。”上海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市场上已经出现广受欢迎的打车软件,当局部门为什么还要另起炉灶呢只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管即可,其他的可以交给市场。”
正是基于这个思路,才催生了“上海市出租汽车服务平台”,打通了滴滴的出行信息与出租车公司的车辆信息,从而让“互联网+交通+监管”更好地落地。
此外,在鼓励创新和依法合规之间,上海交通主管部门也在力求“最大公约数”。
记者从上海市交通委了解到,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每天的交通情况都有显著的“潮汐现象”,而且,上海的公共交通体系尚在完善之中,不能充分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因此,构建多元化的出行方式是大势所趋。但是,专车运营商的人、车、平台必须依法合规,这也是上海市出租车变革不容突破的底线。
对此,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总结说,上海出租车变革的思路就是“鼓励创新、依法合规、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和谐发展”。
此外,上海之所以率先给滴滴发放牌照,一方面因为“出租车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另一方面也因为“总有人要先行先试”。
正是上海市对于专车积极的变革态度,也调动了众多专车平台的积极性。记者了解到,优步中国已将注册地选在上海自贸区,神州专车等也已开始积极了解申请牌照的相关事宜。
“上海模式”是否可复制、可推广
上海在出租车领域的锐意变革,能走多远,也成为近期热议的话题。
一方面,多数专家认可上海交通委的尝试举措。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研究院院长张国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表示,上海市交通委的一系列尝试,对于共享经济的落地具有突破意义,将成为当局在新技术、服务领域与企业合作监管的样板,对其他地区的探究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但是,也有不少专家担忧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多位专家告诉记者,无论是率先尝试专车平台合法化运营,还是以服务社形式组织个体出租车,这背后是上海市对于出租车良好的管控能力和巨大的财力保证。对于其他城市而言,如果照学上海模式,一方面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出租车管理和维稳压力,另一方面也会面临资金缺口。
当然,由于交通运输部关于出租车变革的规定尚未出台,因此政策上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对此,上海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对于国家层面的相关规定,上海将坚决予以执行;对于可以探究的项目,上海将拟定更具操作性的措施。”
不过,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也表示,放眼未来,上海市的交通出行最终还是要依靠公共交通,专车是一个过渡阶段的必要补充。目前,上海市正在建设全球领先的公共交通网络,2020年左右建成,届时出行便利程度将会达到世博会时的水平。到那时,出租车和专车的矛盾也就不会这么激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陈丹的博客 » 上海出租车改革背后的互联网思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