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前几天,苹果经营多年的“泰坦计划”正式告吹,这家世界上最成功的科技公司在自动驾驶汽车面前栽了大跟头。而其死对头谷歌,虽然一直在潜心研发,但始终不见任何突破性进展。此外,由于在硬件方面技术储备不足,未来如何如何将旗下自动驾驶车辆大规模量产也成了老大难问题。自动驾驶汽车到底是有多复杂,让这些叱咤风云的科技巨头都无法招架呢?
要解释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就得想到消费电子软件行业与汽车产业的不同,后者有非常高的准入门槛,其供应链也更为复杂,没有根基的科技公司很难将各种关系一一疏通。当然,最复杂的还是技术上的挑战,因为要将感应、通讯、自动驾驶技术与车辆融合成一款真正安全的产品并非易事。
现代汽车,即使没有搭载自动驾驶技术,也逃不过各种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该技术在提高燃油经济性、提供主动安全性、优化导航和各种驾驶辅助工具上早已不可或缺,而如何将这些功能完美整合在一起则是个极其复杂的工程。
这些挑战的核心是故障成本,而汽车因为有人乘坐而变得特别高。最近频发的特斯拉致死事故就是最好的范例,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马斯克也不敢再称Autopilot系统是自动驾驶了。
一辆车从研发成功到上路,期间必须经历严苛的路试,车辆要经受住各种情况的考验。但随着各种新技术的融合,车辆在测试中故障率很难降下来,因为这些新技术往往相互依赖,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而这种复杂的工作可与谷歌和苹果平常测试的软件系统完全不同,它无法简单通过软件升级来解决问题,而且一旦有任何的bug都有可能会造成车毁人亡。
此外,现代汽车不再是一个个孤岛,它们更加注重数据的收集和交换,车辆会记录驾驶员的操作习惯和路程信息,而这些都是个人隐私。虽然科技公司在个人数据的处理方面经验丰富,但用户中愈发高涨的侵犯隐私权控告还是让它们备受争议。而最关键的是,在隐私问题上,人们很难真正达成共识。
另外,最近黑客事件频发更是让人们担忧自己的隐私问题,未来更为电子化的车辆肯定也会成为黑客的攻击目标。到时窃取信息是小,车辆被远程控制才是最恐怖的。
人类如何与车辆交互也是一个待解难题。毕竟当电脑接管了车辆的驾驶,这一问题会变得更加复杂。最后,自动驾驶车辆在伦理上也遭遇重重阻力,因为业界暂时无法解决“电车难题”,即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自动驾驶车辆到底该先保乘客还是先保路人?
过去几年中,科技企业在软件方面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一辆能开上路的自动驾驶汽车可不只是软件的载体,它需要研发人员对多个数字和物理系统进行融合,而它们融合的每一步都会遇到大量的技术和法律问题。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活动家纳德尔成功推动了法律的修正,厂商必须为自家汽车的设计缺陷负责。这就意味着,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生产厂商将背上巨大的压力,因为司机下岗后,连司机犯错误导致车祸的可能性也被一并根除了。
因此,这样巨大的挑战恐怕真的是科技公司无法承受之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陈丹的博客 » 为何科技巨头们在自动驾驶汽车上显得如此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