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揭秘网店倒卖灰色产业链:虚假认证助推假货横行

说好的是真皮,到手的却是假皮;说好的是正品,到手的却是仿品;说好的几天就到,可左等右等,它就是不来……在这个大家都热衷于网购的时代,网购中的种种乱象却让人闹心。

在诚信日益重要的今天,为何部分网店耍起了赖皮?消费者维权难,难道网络平台和执法部门也拿它们没办法?

揭秘网店倒卖灰色产业链:虚假认证助推假货横行 好文分享

记者调查发现,网店假货横行,背后竟隐藏着巨大的灰色产业链。执法部门想要查处,却也显得力不从心。

网店屡屡爽约 消费者无可奈何

许多人都曾在网购中碰到过以次充好、实物与描述严重不符的情况,更糟糕的甚至遭遇网店诈骗。然而事发后,消费者通常遭遇维权困难的窘境,并且因单个涉案金额较小而无法在公安部门立案,难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广州市民郭女士最近很烦恼。今年4月,她在网店“幻想空间家居”定制了售价38500元的整套欧式家具,并线上预付了1.1万元定金,随后卖家邮寄多块真皮皮样供买家选样。

6月4日,郭女士接到物流电话,称受卖家委托代收包括4000元物流和送装费在内的31500元尾款,并坚持只有在付清尾款后才能送货。当郭女士质疑售后维权问题时,物流方坚称直接找网络平台或卖家即可,并表示当地家具行业很多都采纳此类线下交易的方式收取尾款。

郭女士信以为真,遂付清了尾款。几天后,郭女士网购的家具送到并安装完毕,结果她发现,家具存在多处以次充好、货不对版的情况。

“沙发、换鞋凳、餐椅应为真皮的部分均系假皮,且定制的是蓝色,送到的却是绿色;茶几、电视柜、角几等尺寸普遍缩水,最大的误差近10厘米;酒柜、餐桌款式也严重走样。而单单以假皮冒充真皮这一项,差价就近5千元。”郭女士气愤地说。

郭女士立即与卖方沟通,卖方坚称自己用的是真皮而非假皮,颜色不符系每批皮料存在色差,尺寸不达标和款式不符均系定制误差在所难免,并宣称自己很忙,没功夫理会买家的挑剔要求,最多赔偿500元了事。

郭女士随后联系到网络平台。但对方称自己只是一个交易平台,对31500元的线下交易部分无能为力,而线上交易部分因已过15天的产品售后维权期,只能采纳与卖家协商的方式替买家争取权利挽回损失。最后,郭女士只好考虑法律途径。但她查询发现,网店注册者和卖家竟不是同一人。对此,郭女士一筹莫展。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郭女士的网购“囧途”很多人都曾遭遇。一些网购达人告诉记者,经常在网购中碰到“宣称是正品到手却是仿品”的情况,幸运的消费者还能够退货或退款,另外一些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

更有甚者,一些网店还涉嫌诈骗。重庆市消委会收到的大量消费者投诉显示,有不少网店收到货款后忽然“人间蒸发”。后经消委会调查,这类网店多为恶意欺诈,但由于单个涉案金额较小,一般为几百至两三千元,无法在公安部门立案。

低价招聘兼职 大量注册网店

网购乱象为何如此普遍?重庆市工商部门近期查处的全国首例网店虚假认证案揭开了其中“猫腻”。一些公司利用网络平台注册审核漏洞,大量招聘兼职人员,利用其真实身份注册网店,并转手倒卖给别人。

不久前,重庆一高校学生小王找到了一份兼职。单位让他利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在某网络购物平台上注册了一家网店,然后给了40元钱报酬,并表示认证成功后,还可以给更多的钱。小王不知道,自己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灰色利益链条中的一环。

近日,重庆市南岸区工商分局、南岸区公安分局联合对这家名为重庆宇佳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宇佳盛公司)的单位进行了查处。该公司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招聘数百名兼职人员,在某网络购物平台上注册500多家网店,然后以80至200元的价格,转手倒卖给福建莆田等地经营者。

记者查询工商部门登记信息发现,重庆宇佳盛公司成立于2013年,原本的经营范围为商务信息咨询、企业营销、软件技术推广及服务等,那么该公司缘何做起了网店注册、倒卖的生意?

“一次,我加入一个QQ兼职群,群里有个福建商人专门收购网店,我将注册的一个网店卖给了他,感觉这种方式赚钱快,也不犯多大个事,于是打定主意专门注册网店,再转手倒卖。”该公司法人牟某称。

注册网店,需要身份认证,也就需要大量的个人信息。为了找到足够的个人信息来注册网店,重庆宇佳盛公司在学校、社区和网络上发布大量兼职广告:兼职者只需带上身份证、银行卡,手机能够正常拍照和视频,工作一天就可获得40至130元不等的收入。

据成功应聘的大学生小王介绍,重庆宇佳盛公司给兼职人员每人提供一个邮箱,并指导他们用真实身份和银行账户注册网上店铺。“我们只负责注册和认证,不清楚店铺去向,更不知道这些用自己身份信息注册的网店,最后到底做什么用。”小王说。

倒卖网店牟利 售假诈骗猖獗

明明可以正当经营的企业,为何选择抛弃老本行,做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生意?工商部门调查发现,网店虚假认证的背后,隐藏着一条条巨大的灰色产业链。在催生了网店倒卖的同时,网店虚假认证也给销售假冒产品、网络诈骗提供了便利,并助推了信息的非法倒卖。

第一条产业链:销售网店牟利。

据牟某透露,短短半年内,他认证的500多个网店被销售过半。据办案人员介绍,这些网店的价格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网店销售已经成为一种红火的生意,并且催生了很多专门从事网店买卖的网络平台。记者在一些网店平台上看到,一般一个五钻的网店价格在5000元以上,而皇冠网店的价格则可高达数万元。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正是由于网店买卖红火且价格居高不下,才出现了疯狂的“刷单”、“炒信”等行为。目前,一些网络平台积极规范了网店交易行为,多要求交易者变更网店注册身份信息,但很难全面、严格地得到执行。

第二条产业链:假货“借壳上市”。

工商部门调查发现,这些网店多数被用作了销售假冒产品。“购买者涉嫌利用这些网店销售高仿服装、鞋帽等商品。”重庆工商部门一位办案人员表示,消费者买到假货后,由于找不到真实的店主,通常维权困难。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调查显示,全国知名的制假售假地也往往是网店买卖的主要需求地。网店为假冒商品提供了绝好的销售场所,并且大大降低了被查处的风险。

第三条产业链:催生诈骗活动。

工商办案人员介绍,一些人利用购买的店铺销售商品,收到消费者的订购货款后却不发货,携款消失,消费者投诉无门。这种行为不以履行合同为目的,已涉嫌诈骗,对互联网交易生态构成严重危害。

重庆市消委会投诉部主任喻军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消委会收到大量类似投诉。部分消费者因数额小而只能任由权益被侵害;一些消费者即使投诉索赔,但由于卖家已销声匿迹,也很难挽回损失。

据重庆工商部门办案人员介绍,根据对重庆宇佳盛公司电脑硬盘的数据挖掘,发现其出售的两个网店涉嫌诈骗,目前正在对其进行侦办。

第四条产业链:信息倒卖猖獗。

工商部门调查发现,由于“虚假认证”市场需求很大,也直接推动了手机黑卡、公民身份信息的非法倒卖。一些不法分子大肆买卖银行卡、身份证、网盾、手机卡、开户信息等相关资料,形成收购、销售、使用“一条龙”。

记者在QQ搜索里输入关键词“证”,立即出现了大量办证服务提供者。其中一个网名为“办证”的人告诉记者,不需要购买者提供任何资料,就可以办理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一致的高仿身份证,每个身份证收费200元,而利用这些身份证,恰恰可以注册网店。

市场监管困难 亟待完善制度

记者调查发现,由网店倒卖而引发的假货横行、网络诈骗等行为,虽然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并严重危害了电子商务生态,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缺失,网店实名制难以有效落实,因而给工商部门的市场监管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重庆南岸区工商分局相关负责人说,工商部门在监管中早已发现此类网络店铺虚假认证的行为,但苦于难以核实真实经营者的身份、查找到真实的违法嫌疑人。

“‘虚假认证’之所以有广泛的市场,其根本原因就是现有法律法规没有强制网店办理工商登记,造成网店实名制无法落到实处。”这名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某网络购物平台上注册网店,只需要填写身份证号、电话、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就能注册成功,而实际开店者与注册者是否为一人,则无法进行验证。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国内各大电商平台针对自身业务特点和安全需求,都在积极开展以实名制体系为基础的网络身份管理工作。但虚假认证正是瞄准了实名制的“七寸”,使账号认证信息“实名”,而使用者却另有其人。

对此,阿里巴巴方面表示,对于以虚假注册、虚假认证为代表的互联网灰色产业链,一直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度,阿里巴巴将积极配合各地执法部门,主动提供“虚假认证”团伙线索,协助执法部门进行严厉打击。

北京荣德律师事务所律师余学军表示,网店没有营业执照,但是却作为一种市场主体而存在,并且经营规模很大,其中更有部分不法分子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当前确实迫切需要对其进一步规范。“网店法律性质不明、买卖规则不清、实名制无法真正落实等,是网店难管理的最核心问题,一旦出现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无法确定谁是被告。”余学军说。

余学军建议,燃眉之急是对网店的法律性质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准入制度、切实做到实名制等措施,进一步健全监管体制,让执法部门“有法可依”。其次,个人也应提高信息保护意识。一些关键信息的泄露会导致个人征信记录受到影响,严重的话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6月13日,淘宝针对被关店铺换“马甲”重新开店的行为出台最严禁令,对于因销售劣质产品和假货或涉嫌欺诈等严重违规行为而被关店的卖家,不仅其本人永远无法再开店,而且通过大数据识别出来其利用别人身份注册或实际控制的账号也将无法开店。该规则已在蔬果生鲜类目下的樱桃类目试行,正式生效后将在全淘宝网实施。

网店不能成为“法外之地”

网店该不该管,以及该由谁管,这本不应成为问题,然而现在却争论得不可开交。

电商平台说,网店作为一种新型的经营形态,应当完全放归市场,电商平台应该也完全能够管理好。然而事实证明,由于实名制无法得到落实,大量的网店虚假认证,给各种违法活动提供了庇佑之所。

市场监管部门说,所有的市场经营活动都应当置于当局部门的监管之下,网店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网店既不在监管部门登记备案,电商平台也不对监管部门开放信息,市场监管无异于“盲人摸象”,等到消费者举报后再查处,早已经人去楼空。

电商平台与市场监管部门的争论,从网店这一经营形态出现后就展开拉锯,当下仍无休止的迹象。在这种难分胜负的长期博弈中,最受伤的不是他们,而是不可胜数的消费者。

广州市民郭女士的“悲惨遭遇”,正是部分网店置消费者权益于不顾的典型。从网上下单、线上线下支付,她纵使精明,仍然无法逃出卖家布下的消费陷阱。从发现问题到千方百计维权,郭女士使尽了“十八般武艺”,仍逃脱不了网店卖家的“魔爪”。不难看出,卖家在应对消费者的维权方面已经得心应手。

然而,消费者越无奈,就越反映出当前网店问题的突出和网店管理的失范。任何一种新事物,一旦“不受管教”,终究会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迟早要回到荒蛮之地。而在市场经济时代,规则是最重要的原则,任何罔顾规则的参与者,最后都会被市场所抛弃。

要想不被市场抛弃,首先要尊重市场、尊重规则。网店,不管形态多新,绝不能成为市场监管的“法外之地”,而应当主动接受市场规则的监管,把消费者当作上帝,真正从商品质量上提上档次,而不是整天钻营怎么坑害消费者。否则,没有了消费者的信任,失去了市场,也就失去了自身的生命力。

那么,网店该怎么接受监管?燃眉之急,是完善法律规范,明确网店的法律性质。当前,尚无网店的法律规定,出现纠纷时,网络电商平台、网店注册者以及网店卖家责任如何分担,网店的责任边界等都不明晰。

其次,还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一方面电商平台要摒弃“护短意识”,对网店的认证要把好“实名”关,对非法经营的网店要通过技术手段予以识别、剔除,从源头上对网店形成威慑和管控;同时也要向有关部门开放信息平台,主动接受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

另外,市场监管部门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技术手段,提升对经营新形态的监管能力,同时与公安、通信等部门紧密协调,强化对网店乃至网络平台的监管。

当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电商蓬勃发展,也让大量“草根”实现了创业梦想,走上了致富之路。但也有一些不法分子浑水摸鱼,破坏了电商的良好秩序,现在是时候将他们踢出市场了。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陈丹的博客 » 揭秘网店倒卖灰色产业链:虚假认证助推假货横行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