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市场,facebook和twitter无法进入,进入过的google又中途离场,而唯一留下的电商巨头亚马逊却无法立足。
提到创业抄袭,就不得不提中国的互联网。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可以说是“抄袭”的典范。商业模式、产品设计,各种“抄袭”构成了中国互联网的繁荣。而马化腾则称得上抄袭界的老大,腾讯的发展历程,就是一本“抄袭实战教科书”,从早期的QQ到现在的微信,无一不散发着浓浓的“抄袭”味道。
而如今,ICQ早已被人们淡忘,QQ却成为了人们自然的生活习惯,微信的横空出世并一路领路,更让腾讯在今年几度登上亚洲市值最高公司的宝座。
很多人喜欢马化腾,都想学习他“闷声发大财”、“见好就抄”的致胜法宝。
腾讯到底抄了多少东西?QQ抄ICQ,微信抄米聊,CF抄CS……罗列出来,大约有数百款产品,这个数字可能让你瞠目结舌,然而看看中国其它互联网公司的抄袭发家史,我们真不应该笑话马化腾,因为中国整个互联网都是抄袭过来的!
淘宝抄袭ebay,支付宝抄袭paypal
早在2003年4月份,马云就与10名员工在杭州秘密筹划淘宝网,2003年5月10日,淘宝网正式成立,淘宝刚上线初到2003年7月4日,网站快速发展,日新增商品达2000多件,2003年8月,淘宝宣布免费3年,吸引了大量的中小型卖家入驻。
阿里巴巴团队在筹划淘宝网时,世界上仅有亚马逊和ebay两个参考模式,有意无意都必须学习二者的做法,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页面设计,抄袭当然无法避免。
而淘宝网上线后,交易量却始终上不去。因为卖家不拿钱不愿意发货,买家不收到货也不愿意付款,这样就产生了死锁。马云为了寻找解决方法,专门去了一趟美国,当发现有paypal这个东西后,立马打电话让手下着手做支付宝。还放豪言:做支付宝时,我已经做好了坐牢的准备。
2年时间,淘宝网就成为网购市场的第一名,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2005年10月,淘宝宣布“继续免费3年”,这使得已经稳定收费的EBay退出中国市场。
百度抄袭谷歌
马云曾在央视《对话》栏目中自嘲说,“很多人说我和马化腾没文化。” 两个没文化的人抄袭倒还正常。但李彦宏北大毕业,又在美国名校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留过学的人,应该算是非常有文化的人吧。不过百度也是抄袭的,抄袭的对象正是世界第一巨头——谷歌。
如今百度搜索的界面风格依然和谷歌一模一样,而且国内的其它搜索引擎全都做成了这副样子。
但百度的抄袭,没有腾讯和阿里成功。腾讯和阿里都打败了原创,还甩了对方一条街。而谷歌目前市值5500亿美元,是百度的九倍,谷歌还有安卓系统,占市场份额85%,毫无疑问,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谷歌将来会比苹果更有前途。
更重要的是,谷歌还有人工智能,在各大高科技领域均有建树。
前几天锤子科技发布的新手机M1,抄袭了魅族的mback(轻触home键返回),魅族的设计师杨颜表示心平气和,而魅族副总裁李楠则大骂友商吃免费的果子。
但魅族为什么保护不了自己的专利?因为这个专利太简单了,只要是愿意就能做的事,只能期待友商讲道德。
其实:足够的技术壁垒才是防抄袭的法宝。就拿谷歌来说,谁能去抄一个阿尔法狗试试?
微博抄袭tiwtter
曾在豆瓣里面看到的最捧腹的一个贴子就是:《国外怎么有个叫twitter的网站在抄袭我们新浪微博呢?》
还细数的哪些地方抄袭。后面网友各种喷,等到喷得差不多的时候,才发现这位发贴人才是资深腹黑专家,这帖子纯粹就是在调侃微博抄袭twitter。
Twitter创办于2006年7月,不过新浪微博抄袭的速度很慢,直到2009年8月14日才开始内测。时至今日,王宝强一条离婚微博能刷爆互联网,也体现了微博的威力巨大。
但活跃在微博上的用户并非全是真实的人物,也有代码伪装成人的社交机器人。用来跟用户互动,以提高用户黏度,所以如果有美女跟你@,不要高兴得太早了。
优酷和土豆抄袭youtube
这个光看名字都能感觉出来了。优酷摘抄了前半段youtu,改成youku;而土豆则摘抄了后半段tube,改成tudou。优酷与土豆现在合并,估计也是在弥补当年摘抄的空缺吧!
优酷土豆一直到现在的界面风格以及色调都与youtube高度相似。
但优酷并不是原搬照抄,也有一些小创新。
比如优酷网最开始的的评价系统同Youtube一样,通过打分方式来进行评价。但是实际使用中发现打分系统其实很麻烦,不符合用户的习惯,于是经过创新,优酷网率先改成了顶踩方式。
这样一来,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顶踩来表达对视频的态度,从而评价一个视频的好坏。事实证明,优酷的小创新获得了成功,简化了操作,迅速为优酷积累大量忠实用户。
而这个小创新的优越性也影响到了YouTube,最终Youtube也选择作出同样的更改。这种“抄袭”不断再创新后的逆向输出,让优酷成为了国内领先的视频分享网站。
但优酷土豆以及国内所有的视频网站,都不如youtube做得好。youtube不仅内容齐全,而且广告极少,有广告的视频也可在3秒后跳过,体验非常好。
人人网抄袭Facebook
人人网,原名校内网,创办于2005年12月。创始人是来自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的王兴、王慧文、赖斌强和唐阳等几位大学生。
最开始就是原搬抄袭了Facebook,连主界面都与Facebook一模一样,校内网是中国大陆最早的校园社交关系网络平台之一。
前期的校内网以学生用户作为主要用户群体,但改名为人人网后,改变完全侧重于学生群体的策略,而更多地试图将用户群扩展至校外社会,意图扩大其目标用户群体。校内网后来被千橡互动集团ceo陈一舟强势收购。
2009年11月4日陈一舟在接受腾讯网专访时,称教育部门以“校内网”易与“教育网”混淆为由,要求人人网改名。
2009年8月4日,校内网官方宣布其正式改名为“人人网”。
美团抄袭Groupon
美团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团购网站,抄袭的是美国的Groupon电子商务网站。
美团网由王兴于2010年1月建立,2010年3月4日正式上线。
由于Groupon模式的门槛低以及盈利清晰,美团网上线一个月后中国大陆就相继出现了数百家类似的团购网站,后来更是出现了互联网奇观“千团大战”。
对此,王兴曾表示:“竞争其实根本不是问题,而现在关键是把服务做好,让更多的人接受这种新的消费方式。就是要让消费者明白,这种团购是一种新的消费方式;让商家明白,这是新的更高效的营销方式。”
国内的团购网站基本也是相互抄袭,所以百度糯米、大众点评与美团几乎只是换了一个色调。
2015年10月8日,美团网与大众点评网共同成立新公司,新公司将实施联合CEO制度,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2016年1月,新美大已完成首次融资,融资额超33亿美元,融资后新公司估值超过180亿美元。
滴滴抄袭uber
滴滴抄袭uber,可谓是既全面又彻底,这个得重点写一下。从商业模式到具体运作,从logo到app设计,相似度都高达99%。能抄得这么淋漓尽致、东施效颦,并干倒原创的,可能全球也只有滴滴一家。
据说滴滴的缺角设计是这么来的:
除了logo非常相似之外,营销活动也是见好就抄。
众所周知,Uber的市场活动非常牛逼,办一个爆一个;滴滴也是各种快准狠,抄一个,爆一个。
举几个栗子:
Uber打飞机,过了三个月,滴滴也打飞机
2015年4月25日,Uber上海一键呼叫直升机。
2015年7月12日,滴滴西安也“打飞机”。
uber打船,过了三个月,滴滴也打船
2015年3月,Uber在杭州推出“一键呼叫摇橹船”;
2015年6月,滴滴也推出“滴滴打船”。
(左图:Uber杭州一键叫船;右图:桔子风滴滴打船)
uber买小米,过了一个月,滴滴也买小米
2015年7月24日,Uber与小米合作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国提供一键买小米 。
2015年8月16日,滴滴官网也放出“滴滴一键叫小米”。
Uber打男神,过了一个月,滴滴也打男神。
2015年3月,Uber上海请来佟大为驾着特斯拉客串暖男司机。
2015年6月,滴滴也请来多位明星客串司机拍摄“尖叫吧路人”真人秀。
Uber打僵尸,过了十个月,滴滴也打僵尸
2015年万圣节,Uber推出一键呼叫吸血鬼司机。
2016年7月14,滴滴也推出了“尖叫专车“。
Uber在全球开创了在车辆图标上玩设计的先河,滴滴也照着抄了一把。
今年6月,上海大雨时,Uber上海的打车图标变成了船;
2015年冬奥会申办成功时,滴滴也更换了打车图标。
但同样的事情,名牌和山寨的距离是这样的:
2014年4月,Uber最先在纽约推出UberRUSH快递服务;
2015年7月,滴滴用超跑做噱头引出“滴滴速递”。
一个像法国时装模特,一个像路边招嫖小姐……
但最TM搞笑的是,最后却是滴滴收购uber中国,可能是因为不想抄了,想直接拿来用。
类似的抄袭还非常之多,只选取了最典型的这些案例,从电商到社交,从搜索到O2O,涵盖了中国整个互联网,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几乎所有的互联网项目都是从美国抄袭而来。
中国互联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市场,facebook和twitter无法进入,进入过的google又中途离场,而唯一留下的电商巨头亚马逊却无法立足。
中国是个特殊体制下的国家,许多外来商业模式由于对政策和对中国用户的缺乏了解而最终败北。作为本土的企业在“抄袭”外来商业模式的同时,就更加具备了创新的潜质,无论是对政策的把握还是对用户的了解都让中国的“抄袭”者占了上风,而外来先驱者往往成了先烈。“抄袭”再创新加之高效的执行力让“抄袭”者成功不再成为梦想。
你想成功吗?
去抄吧!
来源:微信公众号阿伍优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陈丹的博客 » 中国整个互联网都是抄袭过来的 别光笑马化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