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网约车政策高压下,出行寒冬要来了?

10月8日以来,随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等地相继发布网约车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和地区也纷纷跟风出台。除了贵州、成都等少数地区不限制户籍、车籍、车辆轴距外,大批一二线城市都对网约车平台的运营车辆和人员进行了严格规定,包括必须是本地户籍和牌照,运营车辆轴距不小于2700毫米,5座三厢小客车排气量不小于2.0L或1.8T;新能源车轴距不小于2650毫米;7座乘用车排气量不小于2.0L、轴距不小于3000毫米、车长大于5100毫米。

这个规定不可谓不严苛。仅从“京人京车”、“沪籍沪牌”这样的要求来看,能够符合标准的司机和车辆供应就会骤减。根据滴滴对新规细则的回应,以上海为例,目前从事网约车的车辆符合新轴距要求的,不足1/5;上海已激活的41万余司机中,仅有不到1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本地户籍。随着出行供应大幅减少,涨价或将成为唯一合理的可能。

对于一线城市而言,这样的规定是否合理

北京市交通委表示,之所以对驾驶员和车辆进行限制,主要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一是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的发展要求。二是治理“城市病”、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要求。三是治理交通拥堵的要求。四是政策法规要求城市人民当局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出租汽车,优化城市交通结构。

但这样的规定是否合理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薛兆丰曾表示,现有公布的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会产生两大后果:一、强制网约车平台进行户籍歧视;二、因为对车型有要求,网约车供应量压缩到百分之几,变成市场供应量的零头,将回到打车难的时代。

“网约车监管不能漠视穷人的权利,不能与穷人过不去。仔细看看那几条规定,限车牌、限户籍、限车型,北京人历来靠外地补贴来养活,而且是好多外地穷人补贴北京的富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维迎说。

但是国家发改委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东却表示,每个城市情况不一样,北京和上海对控制人口的要求也不一样,与行业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是城市人口政策的要求。

网约车要是涨价了,出行还有什么选择?

应对网约车涨价,居民出行还能采纳那些方法呢?让我们大胆预测一下:

1、拼车、顺风车成为网约车主流;

在细则之外,北京市交通委还公布了《北京市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要求拼车、“顺风车”也必须是北京号牌,且为驾驶员本人所有的7座以下小客车。

交通委表示,私人小客车合乘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民事行为,合乘双方可以合理分摊合乘里程消耗的油、气、电费用和道路通行费用,是城市交通领域体现分享经济的出行方式,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压力,与网约车经营性客运服务有明显的区别。

在专车、快车数量大减、价格大涨的情况下,价格相对低廉的顺风车或许也可满足一些用户的燃眉之急。

2、回归传统出行方式;

虽然已经被网约车平台的高额红包培养出了使用习惯,但是实在打不到车的情况下,不少用户还是要回归到公交地铁等传统出行方式。

3、长途使用分时租赁汽车;

作为共享出行的一种方式,分时租赁的模式确实十分新颖,但也规模较小。相较于网约车而言,分时租赁要求用户本身有驾驶能力,另外费用以小时或者天数计算,布车网点数量也较少。对于长途旅客而言,这算是一个不错的替代方式,但是短途用户实无此必要。

4、短途可以使用共享单车。

随着滴滴投资ofo,腾讯入股摩拜,共享单车概念大红。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曾经谈到过摩拜单车的上海平均行驶距离在3.2公里左右,北京平均行驶距离在7.5公里左右。在无车可打的情况下,共享单车或可成为一种选择。但是发展时日尚短的共享单车,现在还不能完全满足和覆盖网约车缺失后的短途出行人群。

但这四种出行方式想要完全取代网约车还是不可能。如果京上广深网约车真的限人限车,“打车难、出行难”的问题不可避免。不过在细则尚未最终出来之时,还是让我们先祈祷一下网约车不会涨价吧。(文/马晓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陈丹的博客 » 网约车政策高压下,出行寒冬要来了?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