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了!打车贵了!不厚道!最近,好多人抱怨新滴滴垄断。为了给大伙儿消消气,这里再给新滴滴泼一盆冷水——新滴滴花了几十亿银子却只“垄断”了一个供应侧和需求侧都不可控的市场。所谓垄断后的安全感,依然还没找到。
滴滴CEO程维曾说过,出行领域出现的潮汐需求尤其明显,每天的早晚顶峰用户打车困难,而平峰期司机又很空闲,滴滴就是要打造智能交通的“潮汐”引擎。
略带挖苦意味的是,滴滴最关键的两个“情人”司机和乘客,也都是“潮汐”的,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来如影,去如风,哪里有钱赚,哪里打车便宜,就向哪里“流淌”。
最近上海人出行打车,又“多”了一个选择。
由于“每6单奖励40元”的补贴重现江湖,所以易到用车的司机数量直线飙升,一夜之间,易到用车的车子容易叫了,而且价格便宜,妥妥秒杀滴滴、优步和出租。
在我身边,就认识好几个曾经在易到“充100送100”活动结束前,火线充值5000元以上的易到铁粉。前阵子,他们还在一个劲地捶胸顿足——这易到车子这么难叫(发出叫车需求后应答司机很少),“几千大洋眼看打了水漂”。
没想到这么快剧情就峰回路转,易到司机数量在几天之内就完成了飞速增长。
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每6单奖励40元”的刺激效应真有那么大?
老吴是一名专车司机,他自己也说不清应该算是滴滴司机,还是优步司机,或是易到司机,反正他三个平台都做,哪个平台奖励高,他就做哪个。
毕竟,目前滴滴和优步的专职司机数量仍十分有限,完全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大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兼职专车司机,则奉行“有奶便是娘”的原则,哪家的奖励高,就开哪家。他们的心态写照大多是:晚上下班后接6单,就能多赚40元;全天做完二十多单就能奖励150元,够本了!
在专车司机们的另外一头,是一个更广阔的用户市场,他们的手机中也装着好几个叫车App,滴滴、优步、易到,或者还有神州专车,他们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比照一下几家的价格和服务,如果哪家便宜而且叫得到车,当然坐他们家的!
一边是来去自如的司机,另一边是更不可控的终端用户,夹在当中的专车平台其实日子未必好过。
根据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中国IT研究中心(CNIT-Research)近日发布的《2016年Q1中国专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滴滴专车以85.3%的订单市场份额居行业之首,优步中国占7.8%,滴滴与优步合并后市场份额稳超90%,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媒体纷纷质疑:滴滴收购优步中国后,到底算不算垄断了市场?
也许,新滴滴确实“垄断”了。
可惜新滴滴只不过是垄断了一个360度无死角的全开放市场,专车市场更像是一个两头漏风的大风箱,司机群和乘客群是主宰这个市场的两大核心,而这两个核心恰恰都是“水性杨花”的,完全由资本和成本驱动,今天还爱着,隔天就不爱了,而且没有任何“背叛”成本,他们的心意就像孩儿脸,说变就变。
从某种意义来说,专车市场是一个很难被垄断的市场。只要资本强势介入,随时可以砸出一个动静;同时,在用户侧,几乎不存在使用习惯的绑定,消费者只要花几十秒钟就能完成比价,其对价格的敏感度超乎想象;别忘了,还有传统的出租车公司虎视眈眈其后,专车平台的综合性价比必须超越出租车公司,这是最起码的底线。
所以,虽然数据显示易到用车和神州专车的市占率仅有可怜的3.3%和2.9%,但“只要下场,就有机会”,只要用户手机里还存着这个App,它们就有兴风作浪的机会。至少在区域市场,只要有足够多的资本进入,市场就可以在极短时间被撬动。
放眼未来,中国的专车市场仍存在变数。因为所有专车平台都在共享同一批资源和同一群用户,不出意料,未来新滴滴将着重加强对现有司机队伍的黏性,避免司机群体出现像潮汐一样的外流和回潮,而这依然需要资本的投入。
放眼望去,我国未开发的潜在司机群体依然足够庞大,只要新竞争对手能调动起这个生产力蓝海,就有可能搅动市场。
可见,新滴滴的前景并没有账面上那么光明,专车市场的特有属性决定了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只要定价权掌握在市场手里,而非行政定价,那么这就注定是一个动乱的市场,而消费者则注定将成为受益者。
新滴滴垄断?暂时还不用担忧。如果新滴滴胆敢大幅涨价,市场就会立即惩罚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陈丹的博客 » 滴滴涨价被指垄断 司机和乘客都有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