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执意收购“身份尴尬”的SolarCity让埃隆·马斯克四面楚歌,那么今天他更应领会到“如履薄冰”的意思:北京时间9月2日,SpaceX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爆炸,导致猎鹰9号所运载的再利用火箭爆炸解体,而后者正是Facebook计划用于向非洲部分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首颗互联网卫星。
文/王雪莹
据了解,此次事故所幸并未造成人员受伤,事故原因推测是由Space X火箭上端的氧气罐炸裂所致,但具体原因仍需等待后续调查。在本次爆炸中,与猎鹰9号一同被炸毁的人工卫星Amos-6不仅让Facebook近2亿美元付之东流,也重创了Facebook Internet.org互联网接入计划的进程。Amos-6卫星由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原计划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部分非洲落后地区提供无线互联网接入服务。
对此,人尚在非洲进行访问的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随即更新Twitter,字里行间尽显失望和悲痛之情。他指出,Space X本次发射的失败不仅摧毁了卫星本身,也对Facebook“为更多人提供接入互联网机会”的计划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他也同时指出,除了Amos-6,Facebook还研发了诸如Aquila太阳能无人机等其它“供网”设备,因而以“为了让全世界更多的人都能用上互联网”为目标的Internet.org计划将会继续下去。
事实上,相比于损失了卫星的Facebook,马斯克和他的Space X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自成立之初,身为航天领域的特例——私人企业,Space X的成立就是为了发展民用航天市场,以期通过探究火箭回收技术降低火箭发射成本,从而开拓民间航天技术的商用渠道。
自2002年成立开始,Space X一直将自身定义为第一个能够发射回收宇宙飞船的私人航空企业。从当年的猎鹰1号到如今的猎鹰9号,Space X推出的“首款太空商用火箭”每次发射费用仅需670万美元,可谓航空市场领域的“超低价”。
当然,大勇气要面临的是大挑战,可以说,Space X作为科技圈里“越挫越勇”的代表,在探究商用航空领域方面是当之无愧的先驱:
1. 2006年3月猎鹰1号首发失败
2. 2007年3月猎鹰1号发射再次失败,但收集到了足够的飞行数据以便后期使用
3. 2008年8月猎鹰1号第三次发射失败,造成一段时间内Space X的运营陷入困境
4. 2008年9月猎鹰1号第四次发射成功,虽然这次发射没有了大公司和军方的支持,但马斯克的坚持却为Space X换来了起死回生的机会。至此,Space X终于开始进入盈利。
5. 2010年6月推出猎鹰9号火箭,成功将一个龙飞船实体模型送入轨道。
6. 2012年猎鹰9号首次发射失利,错将卫星送入错误轨道。
7.2015年6月28日SpaceX火箭运输发生凌空解体,对其后续发射订单造成巨大负面影响,只是其随后半年间终止了近乎所有发射任务。
8. SpaceX与NASA签署商业载人太空飞行合同,并成功完成6次火箭回收。
9.2016年9月1日猎鹰9号火箭发射失败,火箭及搭载卫星同时被炸毁。
相比之下,Facebook的雄心壮志也是。
与火箭一起爆炸的Amos-6搭载的是Facebook Internet.org计划的一部分——为了让全球更多无法上网的用户拥有可以联网的机会,Facebook要提供免费的无线互联网。可以是卫星,也可以是无人机,它们共同的目的就是构架出一张“天网”,覆盖更多人群,让世界更多的地方可以通过互联网相连。如果说,互联网经济是开出的花,那么Facebook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培养开花的土壤。
“永不言弃”、“Facebook&Elon不哭”,被这样的一句话评论刷屏的朋友圈并不是在鸡汤:国内科技圈确实需要这种越挫越勇的精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陈丹的博客 » SpaceX发射失败重创马斯克和FB天网计划?屡败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