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媒体:手机进校园弊大于利 家长在孩子面前也少玩

要开学了,每年这时候,学生要不要带手机进校园都会成为热门话题。这不,《北京青年报》又热热闹闹地议论开了,校园禁手机,谁是谁非?

此前,有某中学校长怒砸学生手机的事件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更有民进珠海市委员会提交建议,呼吁立法禁止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避免手机成为荼毒青少年的载体。

经济之声评论员 马尚田

面对“手机控”,我们禁得了吗?

关于智能手机对低头族的影响,我此前讨论过,低头族正在低龄化,如此“屏幕依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调查显示,我国手机网民6.56亿人,其中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前几天,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在来自全国1937位大学生中发起投票,结果显示,55.06%的大学生表示暑假基本“‘宅’在家刷手机度过”。

面对这样的“手机控”们,我们是禁还是不禁,禁能禁得了吗?

事实上,这确实是世界性的话题。由于中小学生越来越沉浸手机,导致的问题层出不穷,各国限制学生使用手机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

目前,韩国、日本、法国等都先后出台了禁止、限制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规定。比如,韩国首尔规定,公立中小学的学生在校期间一律不能使用手机。准许高中生携带手机,但到校后须将手机交给学校集中保管,放学后还给学生。

国内的状况如何呢?如何严格管理中小学生的手机问题,现实中往往成为校方的独角戏。由于国家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很多学校虽然管理力度很大,惩罚措施也很严厉,但是效果却并不好。

手机进校园弊大于利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在全日制学校禁止学生在使用手机后,学生的成绩相比未禁止之前提高了6.4%。

鉴于手机进校园弊大于利,又因为未成年的自制力不是那么强,对孩子手机进行管理势在必行。

曾经,重庆一名家长因儿子沉浸于玩智能手机成了近视眼,于是给孩子换成普通手机,儿子视力好转,于是联系校长表示,愿出资40多万元把全校学生的智能手机换成非智能的。

不过,在现实中,像这位家长这么坚决反对的并不多,大多数家长出于安全和攀比的心理显得态度暧昧,模棱两可。

不用智能手机是一种选择,从智能手机端进行管控也是一种选择。

有听众此前向我们建议:可以使用学生专用手机,或者加装安全软件,设置手机使用时间,让孩子上课的时候玩不了;另,还可对不良信息进行屏蔽……这也未尝不是办法。

堵不如疏,家长要远离“小儿子”

当然堵不如疏,如何疏导,让孩子自觉远离手机是更大的学问。

江苏省常州市龙虎塘小学六年级学生费东最近写了一首诗,获得江苏第二届全国少儿诗会的一等奖。题目是《手机》,全诗是,“别人都要生二胎,我爸妈不用了,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小儿子——手机”。

费东发现,爸爸妈妈仿佛有些忙,一大早打开手机,忙着“早功课”,晚上捧着手机,忙着“批奏章”。他当时正在家里写作业遇到了难题,求助爸妈遇阻。“我想向爸妈问问题,然后他们就拿着手机,嗯了几声,也不答复我。”只好默默地走回房间,自己研究题目。于是,他做诗一首。

手机已经成了家长的“小儿子”,这多么挖苦。有人评价说,这是对“低头族”父母的一种另类控诉。智能手机已经相当普遍,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一家人同居一室,父母在低头玩手机,子女在埋头玩手机。

是的,我们口口声声地禁手机,担忧手机怎么荼毒孩子,家长却在孩子面前大玩特玩手机,这实在没有说服力啊。我们也能理解,有些人天天摆弄手机不一定都是在玩,也可能是在处理公务。但当你和孩子相处一室的时候,能否放下手机“小儿子”,去关心一下大儿子的真实需要呢?

成人“手机控”也需要摆脱捆绑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千万不能潜移“墨”化,墨水的墨,悄悄地把坏习惯传递给孩子。更重要的,家长是孩子的环境。若想孩子少玩手机,家长应该先放下手机;若想孩子爱读书,首先自己爱读书。

美国赖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为期一年的实验,发现智能手机容易让学生分心,只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技术产品还不够,还必须经常引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产品。

其实,成人恐怕也需要引导。“校园禁带手机”为什么争议那么大?在成人无节制地使用手机的世界里,却希望孩子能够节制使用手机,这是我看到的最大悖谬。各位家长,各位教育工作者,不能不察,最需要摆脱捆绑的“手机控”,也许首先是成人们。

原标题:【老马价值观】“校园禁带手机”为何争议那么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陈丹的博客 » 媒体:手机进校园弊大于利 家长在孩子面前也少玩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