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城市的繁华地带多了许多P2P线下理财店铺,自称高级理财师的人站在地铁口、公园门口游说老人们一掷千金,方式简单粗暴却十分有效。那些年轻人避之不及的所谓“高利率、零风险”项目却成了老年人眼中的香饽饽。虽然《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中指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向非实名制用户宣传或推介融资项目。
大中型P2P平台加入“爆雷”队列 受害投资客多为中老年人
■IT时报 吴雨欣
但在《IT时报》记者走访中发现,由于该办法还未正式实施,P2P线下理财门店依然照常营业,对于在店门口站台的理财顾问们来说,路过的中老年人正是他们眼中的猎物。
被高利息吸引,老人积蓄无法提现
继被称为“华中地区最大线下理财公司”的武汉财富基石“爆雷”(用来形容P2P平台破产、跑路等)后,另一家P2P理财平台武汉盛世财富于1月11日发布公告称,因受到当前P2P行业市场状况恶化以及公司恶性负面消息影响,造成平台投资者集中挤兑,无法按时兑付本金和利息。事发后,公司中高层领导都也已不知去向。
“风控严格,安全无忧,每月收利息,到期收本金”是投资者听到最多的宣传话术。 67岁的李建国(化名)在超市收到宣传单后,便对盛世财富“保本保息、高达17%的年化收益率”诚信宝A产品动了心,跟着一群年龄相仿的大爷大妈在盛世财富武展店先后投资了10万元。盛世财富提现困难后,对网络并不熟悉的他把维权事宜交给了女儿小米,小米告诉《IT时报》记者:“我父亲投资算少的,投几十万、上百万元的大有人在。老人一辈子省吃俭用,一个月退休金才2000元,是轻信了业务员无风险的话,才敢把钱拿出来,懂行的人一看17%的利息,谁还敢投?”
“我婆婆84岁,大姑姐66岁,两人一共投了15万元。大姑姐退休在家,家境并不富裕,现在又被骗了10万元,每天眼泪汪汪的。婆婆看女儿难过,自己也伤心。”乔雪(化名)告诉《IT时报》记者。
“业务员说公司已经在深圳上市了,董事长朱佳宁还上过央视的《影响力对话》,2011年当选武汉市硚口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怎么能想到会出问题!”投资人在维权QQ群里感慨。
为了拉拢顾客,门店经常会给投资者送小礼品或组织旅游。去年12月20日至12月24日,盛世财富便拉着一群人去了归元寺办祈福交流会,会上,两名僧人设坛做法,祈福盛世,不少老年人现场做了交易。
从投资人向《IT时报》记者提供的合同来看,投资人先把钱打到盛世财富法人代表朱佳宁的账户,再转向借款人何齐勇,而何齐勇在多位投资者合同中都曾出现过。
根据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结果,盛世财富的母公司万安盛世集团的一位自然股东也叫“何齐勇”,他同时是武汉金鸿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该公司与盛世财富一样,同是万安盛世集团旗下公司。
没有第三方账户托管、借款人与万安盛世集团自然股东、金鸿科技法人可能是同一人,平台疑似自融,这些显而易见的漏洞被缺乏风险意识的投资人忽略。
据了解,盛世财富线下投资人以中老年人居多,该平台在湖北省共有14家金融门店,单汉街店一家门店上报的资金就已达上亿元。
目前,朱佳宁已自首,正接受调查。投资人则希望能尽快取回本金,放心过个好年。
资金漏洞堪忧,业务员素质普遍不高
从“e租宝”涉嫌违法经营活动事件,到《办法》的出台,再到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相继暂停新增互联网金融平台注册,上述一系列举动似乎都未影响P2P线下门店的生存状态。繁闹的街上依然可见业务员专挑老年人发传单的身影,如果不是老年人强硬的拒绝,业务员可以跟着老人们走很长一段路。
1月20日,记者走访了上海三家P2P线下理财门店。一位理财门店的业务员告诉《IT时报》记者:“12月份,即使e租宝、大大集团的负面新闻闹得满城风雨,我们的门店月业绩也有500万元,中老年投资者居多。”
在该门店,业务员进一步告诉记者,平台与第三方支付合作,信息高效透明,不会触碰客户资金。但从业务员提供的证明来看,该平台只是拥有第三方支付的支付接口。在记者提出疑问后,该业务员又拿出一份平台与某银行的风险准备金托管协议,称只要借款人逾期,就可以用风险准备金为借款人垫付。
但据记者了解,风险准备金通常只有出现大面积逾期时才会动用,是否垫付、垫付多少,规则由平台方自定,而大面积逾期时,款项总额很可能远超过风险准备金。盛世财富在中国工商银行洪山支行设立了1000万元的风险保证金,可其一个门店无法兑付的金额就在上亿元,保证金无疑是杯水车薪的。此外,平台若想以账户中的款项做抵押贷款,也有操作空间。
随后,那位业务员再次向记者解释:“投资人与借款人是系统自动配对,带着身份证银行卡,先付款后配对,从你的账户打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再由第三方支付平台转向借款人,这个钱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操作的。”
先付款后配对且投资人及借款人均不需要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开立账户,那是谁的账户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收投资人的钱呢?业务员告诉《IT时报》记者:“是董事长的账户,之后再由董事长的账户转至借款人账户,这是债权转让。”
此外,在记者的走访中发现,这些业务员的业务素质普通不高,从他们介绍的投资产品和方式来看,P2P理财平台的资金漏洞令人堪忧,而面对对互联网金融知之甚少的老年人,这些业务员侃侃而谈,面对他们的游说,老人多是表情茫然,最后将关注点落在高利率上。
齐磊(化名)是去年刚毕业的大学生,每月能拉到200多万元的投资,是其平台下一家P2P门店的团队负责人。他告诉《IT时报》记者,业务员盯上中老年人是因为他们更有经济实力,更信任面对面的交流,加上线下门店的租房及人员费用,起投金额也比较大。他的服务对象也多是中老年人,最大的投资人有80多岁。
监管未实施,P2P线下门店依旧大肆拉人
“除信用信息采集、核实、贷后跟踪、抵质押管理等风险管理及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明确的部分必要经营环节外,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及其他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开展业务。禁止向非实名制注册用户宣传或推介融资项目。” 《办法》中指出,P2P的线下门店不能向非实名注册用户进行推介和销售产品。这也被认为是开展线下业务P2P平台的紧箍咒。
“与禁止P2P线下理财门店相契合的是合格投资人概念,合格投资人应当拥有非保本类金融产品投资的经历,熟悉互联网且风险自负。线下投资人普遍年龄较大,他们不熟悉互联网,不懂分散投资,投的金额也比较大,碰到问题平台,对他们打击很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今,线下投资人被一刀切地认为是不合格的投资者。”网贷之家CEO石鹏峰告诉《IT时报》记者。在他看来,P2P线下理财门店的信息不透明、操作不规范也是其将被取消的原因之一。
对于P2P线下理财门店应如何转型,石鹏峰说:“平台可以把线下业务逐步转到线上、将门店改成投资人售后咨询或转型做其他的投资理财产品。无论如何,转型都要伤筋动骨。”
由于目前《办法》未正式实施,更多的平台还在观望。记者走访的三家P2P门店业务员均告诉《IT时报》记者,门店依然像往常一样为投资人推荐产品,并未听到公司要转型的消息,即使门店要被取消,也有18个月的过渡期,对他们而言,难的不是2016年,而是18个月过渡期后的2017年。
令人担忧的是,在这个政策监管的“空窗期”,不知又有多少问题P2P平台会“爆雷”,同时又有多少中老人年的养老钱不保。
(原标题:P2P线下理财,你为什么专发老人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陈丹的博客 » P2P线下理财 你为什么专发老人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