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梦想着这样改造人们的生活:一起床,拿起小米手机连上小米路由刷微信;边吃早餐,边在小米电视看新闻;路上戴着小米耳机听歌看美剧,用小米手环记录运动量;到家前,小米空气净化器远程启动……
有人称这家成立仅5年的中国创业公司为“帝国”,虽然从做手机开始,但它的触角已无处不在,且势不可挡,甚至进入了包括移动医疗、互联网金融以及租车服务等新兴行业。它已经形成一个生态圈,其中所有的产品都基于小米手机来连接。极速的扩张也映衬了创始人雷军的“野心”:用手机,解决人们对互联网的所有需求。
喜爱科幻的他还曾对媒体说过:“将来有一天,人类会和手机结婚的。”
奇迹
小米手机的成长也充满科幻色彩。
2010年,苹果和三星手机正风行中国,人们彻夜排队等待购买iPhone 4。那一年,小米公司成立,估值2.5亿美元。
而到2014年年底,小米的估值已达450亿美元,增长近180倍,超过全球任何一家未上市的科技创业公司。
同年,小米手机的市场份额也超过了华为和联想,成为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还曾一度紧随三星和苹果,排名全球第三。雷军的笑脸不停地出现在《时代周刊》、《财富》等杂志的封面上。
有人为小米鼓掌,称赞它不到2000元的国产智能手机,总能做得和三星、苹果手机一样“功能强大”;同时,也有人指责小米是打价格战的“行业破坏者”,把它比作一台“轰然前进的挖土机”,“一个接一个地推倒行业再重新洗牌”。
这些质疑并未影响后来者对它的追随。不断有小米模式的模仿者涌入手机行业,争相将产品与小米手机做比照。小米产品“货真价实”的特点也影响到了其他行业,大批创业者都以做行业内的“小米”为目标。
雷军认为小米有今天的成绩是借助了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东风”。在2012年,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中国第一大上网终端。截止到2015年6月,中国网民总数6.68亿,而手机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5.94亿,人们越来越习惯用手机上网,而这一趋势越来越契合他“手机取代电脑”的断言。
2011年12月,第一款小米手机网络开售,5分钟内30万台售罄,这种“抢购”的场景几乎在每一次的新产品出售都会重复,并且不断刷新纪录。
“抢小米”的景象从中国延续到印度、巴西、东南亚等地。2014年7月进军印度时,小米就在短时间内获得印度市场1.5%的市场份额。雷军曾表示,两年之内小米要成为印度最大的手机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小米的成功在于它熟谙发展中国家市场:人口多,潜力大,对价格敏感。小米“价格低、产量大”的特点,让它可以迅速获得中低端市场的青睐。
“性价比是小米的DNA。”小米网副总裁魏来说。
质疑
在中国,小米已被它的千万用户奉为最能代表“中国制造”的新偶像之一。而外媒也屡屡把这家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称为是“亚洲的中坚力量”。
但是,征战国际市场对于这个民营手机品牌来说并不容易。
2013年,小米就被国内制造企业指责抄袭;2014年12月,899元的小米空气净化器问世后也遭到了“质疑”,被认为无论是外形、还是内部构造,甚至是宣传文案都与日本某一品牌产品相似。
而紧接着,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裁定小米侵犯爱立信专利,小米为此支付了高额的赔偿。而诉讼案更引发人们对国产手机重新审视:外形再美,价格再低,若缺乏庞大的移动技术专利,终究无法走出国门。
但中国手机厂商的专利困局绝非从小米开始,小米的竞争对手华为、中兴等“出海”较早的品牌也都在欧美市场遇到过“阻击”。
关注移动互联网的艾媒咨询公司CEO张毅指出,一部所谓中国制造的手机,产业链条上的所有关键环节却都掌握在别人手中,一旦世界巨头利用专利或其他手段在关键技术上限制,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中国,“小米粉”称雷军是“雷布斯”,小米是“中国的苹果”。但反对者却指出,苹果的专利授权数量是小米的48倍,小米可搜索的专利总量仅有苹果的一半。
2015年5月小米网店正式登陆欧美主流市场,但只销售耳机、移动电源和手环,没有手机。3月的德国汉诺威通信和信息技术博览会上,小米展台也不见手机踪影。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小米拥有2600项专利,这一数字与国内的竞争者相比都处于劣势。
雷军将印度的专利诉讼案形容为小米的“成人礼”,并表示要加大研发。在今年1月小米手机的发布会上,雷军扬言要使小米“在10年之内成为拥有最多专利的手机制造企业。”
小米公司副总裁雨果·巴拉7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小米正在积极申请、收购专利。有消息称,小米已经开始在研发手机芯片,并有望年底问世。
洗牌
今天,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品牌竞争最激烈的战场之一。2014年全球手机制造出货量前10名的厂商中,中国品牌占6席。国产厂商全球合计市场占有率(38.6%)接近苹果和三星之和。在国内市场,国产品牌手机销量达到80%。同时,国内手机生产企业已经达到200多家,并且不断有新的入局者。
但最新数据显示,国内手机市场的增速首次放缓。与此同时,曾是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的小米在上半年手机的销量为3470万部,首次出现环比下降,这距离小米今年设定1亿台手机的销售目标,相差甚远。
更令小米倍感压力的是,其手机行业领头羊地位也已开始动摇。2015年2季度的数据显示,华为手机的中国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三星和苹果。
“雷军不可复制”、“小米的奇迹不会长久”,唱衰的声音此起彼伏,甚至有人开始要“祭奠小米帝国”。人们感慨,像小米这样靠营销,靠压低价格赢得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
雷军并不以为是。“在市场不会增长的情况下,如果集中力量把性价比做好,就会迎来新的机会。”
即使放缓,今年4月18日,12小时出售212万台手机的销售记录,还是被小米公司的员工津津乐道。
但拼性价比不是长久之计。“企业只有加强研发和品牌建设才能取胜。”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说,用户对品质的要求会越来越强,而现在的国产手机不能再一味靠低端、靠产量获得市场,需要掌握专利技术,需要用高端的手机建立品牌。
“中国的土壤很好。”于力认为,虽然同质化现象严重,但正是由于国内“小米们”纷纷涌入,激烈竞争,刺激着国产手机品牌技术创新,提高质量。“现在是更高级别的竞争。”
去年在浙江举行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雷军称他在5至10年后将率领小米成为世界第一的智能手机公司。与会的苹果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布鲁斯·塞维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质疑:“说说总是容易的。”(实习生王梦雪亦对本文作出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陈丹的博客 » 小米“帝国”能走多远?